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腸道作為人體最大的消化系統,負責將食物轉化為能量和營養,并處理體內的廢物,人體幾乎100%的營養和90%的毒素要靠腸道吸收和排出。
如果代謝廢物長期滯留在腸道內,就會給健康帶來隱患。
其中,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的全結腸炎癥性疾病,發病病因不明,具有難治性、易復發、癌變傾向等特點(目前較為一致的觀點是潰瘍性結腸炎是直腸、結腸癌的癌前病變),嚴重影響患者帶病生存的生活質量。
UC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普遍認為與免疫、遺傳、環境及腸道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該病多發生于20-50歲的青壯年,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
UC治療方式
現有的UC臨床治療方案,包括常規藥物、內鏡治療和手術治療。
遺憾的是,UC目前很難被完全治愈。之前一項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74%的患者在5年觀察期間至少出現一次復發。之前的一項薈萃分析表明,60.3%UC患者接受治療無法達到緩解,這意味著超過一半的患者可能無法通過傳統藥物控制疾病。更重要的是,服用這些藥物可能會導致各種不良反應,例如皮膚病變、高血糖、白血病等。
干細胞主要作用機制
01免疫調節
炎癥性腸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利用干細胞能直接分泌抗炎因子,或直接與免疫細胞接觸發揮免疫調節作用,將炎癥腸道內及周圍的促炎免疫反應轉化為有益的抗炎免疫反應。
02血管生成
適當的血管生成是炎癥性腸病患者受損腸道再生和修復的必需因素。因此,損傷后腸道的修復與再生相關的血管生成,取決于干細胞分泌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
03腸上皮重生
炎癥性腸病患者腸道上皮黏膜屏障受損,使腸腔內抗原轉移到腸黏膜固有層,激活腸黏膜免疫系統,導致腸黏膜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干細胞則可以通過幫助腸道上皮細胞以及腸干細胞的再生來保護分泌腸粘液的杯狀細胞。
臨床研究
2010年,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開展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干預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長期有效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干預后的近期有效率達到87.5%。該成果在《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上刊登。
這項研究共納入80名UC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34人)和對照組(36人)。所有患者在接受試驗前均接受過藥物治療時間超過4周。試驗組患者采取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對照組患者接受同等劑量生理鹽水輸注。
2年的隨訪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患者在接受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后,患者的結腸鏡檢查、組織學評分均得到顯著性改善,所有患者均未發生過敏、排斥及其他嚴重不良反應。這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輸注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是安全有效的,且優于常規治療手段。
2022年7月,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干細胞療法干預潰瘍性結腸炎的行動,通過從患者結腸收集能夠分化成腸粘膜的干細胞,在經過培養后制成與體內組織或器官高度相似的類器官,再次移植回發炎部位,以此促使黏膜再生,從而達到了徹底根治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
隨著生物醫學的進步,干細胞療法已成為潰瘍性結腸炎領域的一個嶄新且具有前景的途徑。干細胞療法通過重建免疫系統,恢復全身正常的免疫反應,幫助機體維持免疫平衡,為潰瘍性結腸炎提供了新的可能。
【免責聲明】圖片及部分文字來源于網絡,部分數據本公眾號并未驗證,旨在分享相關知識,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平臺所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文章內容不作為相關醫療指導或用藥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