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源創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趙輝,歸國創辦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97項知識產權及實用技術,業務遍布上海、重慶、深圳、北京等城市,總部在鄭州航空港區。
脊髓,作為人體神經系統的關鍵樞紐,承擔著傳遞大腦指令和身體感覺信息的重任。一旦脊髓受到損傷,就像高速公路遭遇嚴重破壞,神經信號的傳遞受阻,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感覺喪失等癥狀。據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新增脊髓損傷患者數以百萬計,而慢性脊髓損傷患者更是長期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近日,來自加州圣地亞哥大學醫學院(UCSD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團隊在Cell的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該研究報道了一項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該試驗驗證了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脊髓損傷的長期安全性和可行性。
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人脊髓源性神經干細胞(NSI-566)移植在治療慢性脊髓損傷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試驗選取了4名患有胸2至胸12脊髓損傷的慢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脊髓損傷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常常導致患者永久性的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傳統的治療方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但往往難以恢復患者的全部功能。因此,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對于改善脊髓損傷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神經干細胞,作為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特殊細胞,能夠分化為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等,為修復受損脊髓提供了可能。
在以往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經發現神經干細胞在動物模型中展現出了一定的修復潛力,但從動物實驗到人體臨床試驗,這中間有著巨大的跨越。神經干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為多種神經細胞類型的能力,這使得它們成為治療脊髓損傷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候選細胞。通過移植神經干細胞,可以促進損傷部位的神經再生和功能恢復。
在這項I期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將精心培養的人脊髓源性神經干細胞(NSI - 566)小心翼翼地移植到患者受損的脊髓部位。隨后,展開了長期且細致的觀察。他們密切關注患者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包括是否出現免疫排斥反應、感染等不良反應,同時利用先進的影像學技術,如核磁共振成像(MRI)等,觀察移植的神經干細胞在患者體內的存活、分化以及與周圍組織的整合情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干細胞移植在慢性脊髓損傷患者中表現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移植后的細胞能夠在損傷部位存活并分化為多種神經細胞類型,與周圍的宿主組織形成良好的整合。更重要的是,這些移植的細胞還能夠促進軸突的再生和髓鞘的形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患者的神經功能。
一些患者在接受移植后出現了感覺功能的改善,如觸覺、痛覺和溫度覺的恢復。此外,還有一些患者出現了運動功能的進步,如肌肉力量的增強和自主活動的增加。這些改善雖然可能并不顯著,但對于長期遭受脊髓損傷困擾的患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和希望。
展望
這項研究成果的科學意義不言而喻。它不僅驗證了神經干細胞移植治療慢性脊髓損傷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還為未來的臨床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神經干細胞移植將成為治療慢性脊髓損傷的一種重要手段。